古代励志求学的故事
孔子勤学知时务
孔子是历史上的思想家、教育家,他的一生都在勤学苦练中度过。孔子年轻时由于穷困而难以得到书本,但他深知“不学则不知”,于是就在田间地头捡拾碎屑,勉强拼凑出了一部《诗经》。他还曾说:“三年未改于父之道,可谓孝矣。”表明他对亲情和家庭的尊重,也坚持不断地学习家庭伦理和道德品质。
孔子年逾五十,事业成熟后,仍然对学习充满热情和追求。他曾经说过:“学而时习之,不亦说乎。有朋自远方来,不亦乐乎。”表达自己对于学习的喜悦和对于知音的珍惜。他还曾说“温故而知新”,通过细致入微地回顾历史和自己的思想、行动,使自己更加清醒明晰,更好地为人民服务。
孔子终其一生致力于教育事业,他主张尊师重教、以德为先。他曾说:“教书不若厚德,无友不如毋害。”表明他在追求知识的同时也注重培养品德和为人处世的能力。
墨子奋发向上
墨子,是战国时期的一位伟大思想家和实学家。他以利民为宗旨,并强调实践和实用的观点,主张“兼爱”“非攻”“非墨”等理论,对文化和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。
墨子年轻时受贫寒之苦,不得不靠自己的努力赢得一个充实的生活。他为了学习,常常深夜不眠,勤奋学习各种书籍,并从中汲取知识,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造诣。他认为知识是人生奋斗的源泉,只有攀登知识的高峰,才能实现人生的价值。
墨子强调实践和实用,深入生活、观察社会,不断吸取新的知识和经验。他经常到各个地方考察实践,总结经验,探索发展新的科技和工艺,创造了许多有益于人民、推动社会进步的新思想和新理论。
韩愈明志立业
韩愈是唐代的文学家及政治人物, 他自幼好学,博闻强记,同时也注重品德修养,努力追逐自己的梦想和理想。
韩愈由于家庭贫寒,曾在农田里打工,以便上学,读书时间少,但他不断学习,权衡利弊,勤奋努力,终于考中了进士,成为名垂千古的文学家及政治人物。他在担任官员期间,勤政育民,布道教化,颇有建树。当时豪门大族插足政治,他不屈不挠,奋起直击,提出了维护利益和财产公平的建议,为推动社会正义和公正发挥了重要作用。
一生坎坷,韩愈自强不息,随时激励自己奋发向上。他在《进学解题》中说:“一日之计在于晨,一年之计在于春,一生之计在于勤。”强调只有勤奋学习、敢于行动、不断努力,才能追求成功并实现自己的价值。
读者还阅读: